【走进梧州历史】《红色丰碑》:革命长廊 延续经典
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梧州市长洲红色长廊完成内廊(长洲展区)建设,正式迎客了。可以说,这里浓缩再现了长洲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本期节目,我们和大家一起,去重温那一段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梧州市长洲区,地处广东、广西交界,区位优势明显。辖区内的长洲岛,为西江干流的“水上门户”,堪称军事要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这里,承载着灿烂的西江流域文化,成为多姿多彩岭南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一直有着悠久而广泛的革命传统。
梧州市长洲区史志办公室刘钊林:“长洲岛,地处西江、桂江、浔江三江交汇的上游,深得西江流域文化与历代南迁的中原文化影响,历来重视教育,中原良好的家风家教和南方积极进步的思想,在这里得到有机结合,青年人身上具备正能量,容易接受进步思想;长洲岛又是粤、港、澳向西辐射的门户,它地处梧州西郊,南方革命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共产党的民主革命,这一个个革命浪潮,长洲均处于这些浪潮之中。”
一个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从来不乏长洲人不屈不挠的革命先烈:广西第一个中共女党员李省群、梧州妇女运动先驱关育梧,都为长洲人;“长洲巾帼三英烈”:李素秋、胡宝凤、陈丽卿;抗日战争时期,梧州教育系统最早的中共支部“苍梧县立国民中学党支部”,在长洲成立。
如今我们看到的竹湾村,处处一幅幸福祥和的新农村面貌。在以前,这里也发生过一段惊心动魄的革命风云。
长洲区竹湾村的“李家四群”—李联群、李立群、李爱群、李省群,在大革命时期,都参加到革命洪流中。其中,李省群是中共梧州支部初建时的6名党员之一,也是广西第一个中共女党员。
李省群,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她被选举为广西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兼总务部主任。同月,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9月,梧州妇联内部建立了中共梧州妇女支部,隶属中共梧州地委领导,支部书记为李省群。
对于李省群来说,长洲竹湾,不仅仅是她的家乡,这里,还一度成为她曲折革命历程中的秘密藏身之处。
梧州市党史专家库成员、梧州市长洲区史志办公室主任关冠明:“1926年底,国民党抓捕大批共产党员,谭寿林等一批人就被捕了,李省群也在这抓捕的名单之中。当时因为她的家乡就在长洲岛竹湾,她化妆就回来了。因为当时这里交通不便,相对比较安全,就躲在她的家乡里,躲了两个月以后,就去广州投入到营救谭寿林的工作当中去,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李省群离开梧州后,中共梧州妇女支部书记,由长洲杨桥村的女共产党员关育梧接任。
1926年7月,梧州周边的十多个村农会会员进行了全市声势浩大的废除国民党当局“粪溺捐”斗争游行活动。在共产党员林培斌和黄一平、李植华等组织发动下,梧州市郊长州尾、平浪村、三云山、李家庄等地农民4000余人,入城示威游行。在巨大声势下,当局停止了“粪溺捐”,斗争取得最后胜利,并且在梧州影响深远。长洲区的平浪、竹湾、新兴等三个村,也成为梧州市的革命老区村。
这里,曾经有过一座非常有名的学校,那就是苍梧县立国民中学。它的前身是苍梧县立职业学校,于民国20年(1931年)3月成立,校址就在现长洲尾龙母庙。那么,这里又发生过什么样的革命故事呢?
1931年1月,苍梧县教育局委派罗云、欧彦为筹办该校委员,3月3日组织成立,招生上课。民国25年(1936年),学校奉令改为苍梧县立国民中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校园内,一股革命的浪潮,正在秘密酝酿。
梧州市长洲区史志办公室周广熙:“当时的校长姓关,他的思想比较进步。所以苍梧县委就委派几个共产党员到苍梧国中当老师。有一个共产党员是长洲平浪村人,叫黎中青。苍梧国中1936年的时候有三个党员,根据这个情况,苍梧县委就决定在苍梧国中成立一个中共党支部。”
1936年初,刚从广西师专毕业的龙德洽来到苍梧国中教书。他是到校的第一个党员。同年,党员戴敏、黎中青也到校任教,校内进步力量加强了。中共苍梧县委批准在该校建立中共支部,同时吸收一批本地的优秀学生入党。此后,该校党支部和进步师生,就直接在中共苍梧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当时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支部的二十多个中共党员在国中、在学生军及以后的革命斗争中都发挥了作用。
中共“苍梧县立国民中学”支部的建立,是梧州教育系统最早的中共支部,它成为革命的摇篮,培养了一批进步学生入党,他们有的赴延安抗大学习,有的参加广西学生军,这革命的种子,如星火燎原之势,撒向广西各地。
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工程的长洲红色长廊,用13个板块展出了大革命时期到建国初期,在党的领导下长洲区的革命史料和革命干部群众的事迹,将长洲区内红色故事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如今的长洲区,也在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在风光秀丽的竹湾村,长洲红色长廊,显得格外庄严醒目,独具特色的外观,丰富而饱含红色教育意义的展示内容,成为了新时代乡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长洲红色长廊设计施工方代表罗金:“为了反映时代的特征,我们添加了一些红色元素,建筑的古色古香,以木料为主,还有在外观的设计上,配上红色的灯笼,以及琉璃小青瓦,这样就显得仿古一些,反映时代特征,从设计上来反映红色因素。”
长洲,一方红色的土地。红色的信仰,让一批又一批长洲人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长:解放战争时期,方生、周林、黎宗志等等长洲群英竞数风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洲人民跟党走,从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步步高;改革开放,长洲人民唱着“春天的故事”走进了新时代,创造了繁荣、充满活力的新长洲,红色基因,正在延续……
中共梧州市长洲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覃春梅:“我们会将长洲区的党史馆、红色长廊等一系列的红色资源,串联成线,形成学党史、观长廊、游老区、忆革命的红色文旅路线,将我们的红色资源紧紧地与实施乡村振兴、引领基层治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党史教育能够深入人心,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同时,我们也会更坚定地以红色文化反哺当地群众,实现抓党建与谋发展的高度契合,让当地群众的生活能够更美、更甜。”
弯延错落的长洲红色长廊,正如当年那一段段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历程,虽然曲折,却依然前行,并最终迎来革命的最后胜利;长洲区人民,也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创造出更为灿烂的美好明天!
长洲红色长廊,是长洲区继“三馆一基地”、平浪革命老区村后,打造的又一个红色教育文化基地。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成为长洲镇和长洲区重要的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也将成为梧州市红色旅游、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个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