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梧州历史】《红色丰碑》:农运先烈 浩气长存

2021-08-02 18:10:06

2021-08-02 18:10:06

  除了林培斌之外,在岑溪党史上还有另外一位非常有名的农民运动领导人——李植华。李植华和林培斌是同学,他们志同道合,在学生时代就经常一起组织、开展反帝爱国活动,在后来的革命道路中,他们也经常在一起开展农运工作。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植华的家乡——岑溪,一起探访他的故事。

  主持人李火葵:“我来到的这个地方是位于岑溪市归义镇金鸡村的李植华烈士纪念馆,据了解,这个纪念馆是1985年,归义镇政府募集社会各界捐款修建的。与纪念馆一同修建的,还有李植华烈士纪念碑。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李植华烈士的革命事迹。”

立志报国  领导农运

  李植华,1906年出生于岑溪市归义镇金鸡村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春,考入岑溪中学第四班,与林培斌成为同学。李植华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先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等重大历史事件,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由于深受革命思想熏陶,李植华立下投身革命之志。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学生反帝爱国运动,正在岑溪中学读书的李植华、林培斌、李爱群等爱国青年得到消息后,与学校中其他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入到声援北京学生运动的洪流之中。他们组织成立学生救国团,创办《救国月刊》,印发传单、出版墙报,举行集会演讲和游行示威活动,还深入县城和乡村圩市发动商人、工农群众抵制日货。

  1925年9月,李植华考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乙班。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12月,受中共两广区委派遣,他与林培斌等6人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到梧州开展农民运动工作。

  到梧州后,林培斌、李植华等深入梧州市郊的钱鉴和苍梧的多贤、冠盖、长行等地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1926年春,李植华奉命回岑溪开展农运工作。1926年8月,广西农民运动东路办事处成立,省农民部委任他为驻苍梧县特派员。10月,省农民部改任他为驻岑溪县特派员。

  1926年夏秋之际,随着各县乡、区农民协会的成立,各县各乡都出现土豪地主和劣绅通过成立假农会来对抗农民革命运动,林培斌所领导的农运办事处及时下发指示或派出人员到各地开展与假农会的斗争。1926 年冬,岑溪也出现了假农会。

  岑溪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金继:当时,岑溪古静乡恶霸地主韦居崇和金罗乡土劣黎炳熹、吴震寰合谋组织‘六江乡农民协会’和‘丰盈乡农民协会’,李植华发现后马上深入古静乡、金罗乡进行调查,报告苍梧道农运办事处后,林培斌立刻责令取缔。

  当年,李植华等,在岑溪开展农运工作,他们先以县城为中心,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然后向樟木、马路、归义、大业、筋竹等地全面铺开。从此,岑溪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成为广西农民运动发展较快的县份之一。

  1927年1月,国民党岑溪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中心是改组县党部。然而,会前,县民团总局勾结土豪劣绅阻挠会议召开。

  岑溪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金继:李植华先是印发《告岑溪民众书》,揭露国民党右派反对农民运动的真面目,然后组织140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浩浩荡荡开进县城,进行游行示威,并冲进会场支持农民代表出席会议。经过斗争,终于使大会胜利召开。

  李植华在会上作《农民运动的报告》,号召农民起来革命,与地主豪绅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大会通过了有关农民运动及改造地方政权的《十项提案》。李植华当选为国民党岑溪县党部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国民党岑溪县党部改组获得成功。

  1927年2月,岑溪县农民协会办事处成立,李植华任办事处主任。到1927年4月,全县共组织成立区农协会5个,乡农协会83个,会员近万人,农民自卫军2000多人。

身陷囹圄  志向不改

  领导农民斗争的胜利使李植华声名鹊起,因而当选为广西农民代表,参加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农民代表大会。不料,李植华在赴武汉参加全国农民代表大会的途中,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不得不折返岑溪。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李植华仍继续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加强农民自卫军工作,并深入第九区进行减租减息斗争。然而,到了9月,李植华被国民党广西省“清党”委员会的特务逮捕,并押赴南宁,处以两年徒刑。

  身陷囹圄的李植华,在狱中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还写下诗篇:国势险危民极贫,几曾革命可全身。胸中成竹偏遭折,狱里无花不算春。体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

  1929年初,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集团爆发了战争,李宗仁、白崇禧被迫离桂出走。李明瑞、俞作柏开始主持广西政务。同年7月,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张云逸等党员干部来桂工作。在共产党的推动下,李明瑞、俞作柏释放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清党”被捕的“政治犯”,李植华因而获释出狱。不久,由中共党组织推荐,广西当局委派李植华到农运较活跃的凤山任县长——这是凤山第一位由共产党人担任的县长。

英勇战斗  壮烈牺牲

  李植华到凤山就任县长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当时,省政府派出一支武装卫队护送李植华由百色经凌云县去凤山县就职。但未到县城,就遭到凤山民团武装袭击,李植华只得率队撤回凌云县平乐区。

  李植华在平乐区整编、训练农民自卫军,恢复建立农民协会,一边作攻打凤山县城的准备,一边与当地中共党组织领导人黄伯尧一起率领平乐农军攻打当地土豪劣绅班向茂、班尚勋,大力恢复和建立农民协会,以鼓舞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热情。

  1929年11月,东兰县农民武装的领导人、中共党员韦拔群制定联合东兰、凤山两县农民武装,攻打凤山县城的计划。12月8日,战斗打响,李植华、黄伯尧率领的平乐农军,凤山农协主任廖源芳指挥的长里区农军,黄文通、黄明春指挥本农、中区及下三区农军三路围攻凤山县城。凤山民团副司令龙达尊见农军来势凶猛,没打多久就弃城而逃,农军夺取了凤山县城。

  岑溪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金继:李植华就任县长后,马上着手巩固革命政权,他和其他党员一起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动员群众参加农军,成立农民赤卫队,扩大革命武装队伍。为了巩固凤山革命根据地,他多次带领赤卫队和红军围剿凤山境内的土豪劣绅反动武装。

  1930年1月12日,李植华接到乔音康里村赤卫队员黄绍甫、黄绍明的报告,得知国民党县长罗颂康、民团副司令龙达尊率领反动武装200多人,由天峨、乐业进驻康里村,伺机进攻凤山县城。李植华、廖源芳、黄文通率领农军230多人分三路袭击芝山区康里村的200多名敌军。经过激战,敌人向坡弄方向逃窜。李植华指挥农军奋勇追击。当追到坡宁村烘亭场时,不幸中弹身负重伤。第二天,在转去外地治疗途中因伤势恶化而牺牲。李植华牺牲时,年仅24岁。

  李植华牺牲后,当地人民将他葬于巴马盘阳屯。1964年,巴马县民政局将李植华烈士遗骨移葬到巴马烈士纪念碑。1983年,李植华家乡金鸡村的乡亲将他的部分遗骨从巴马县移回岑溪归义镇金鸡村安葬,建造李植华烈士墓。1985年,归义镇政府募集社会各界捐款修建李植华烈士纪念碑、纪念馆。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战争年代虽已远去,但今天,生长于和平年代,拥有着幸福生活的人们,依然要牢记历史,继承先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岑溪,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馆和李植华烈士纪念馆,总会有不少社会团体和群众前去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岑溪公路养护中心党总支书记梁贵:我听了林培斌、李植华两位烈士的革命事迹之后,深受触动,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我将努力工作,履职尽责,为公路事业努力工作。

  至今,20集《红色丰碑》系列纪录片已全部播完,这个系列系统地介绍了从马列主义在梧州及广西的传播,青年、工人、农民、妇女运动的蓬勃开展,到广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梧州支部的成立,之后红色的革命星火燎原到八桂大地,西江流域,纪录片还重点介绍了梧州市以及周边县市区的红色历史,真实地反映了我党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带领广西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定信念、浴血奋战,并且走出困境,走向胜利。

记者丨余凯 陈浩 元宏铭

编辑丨成栩娴

审核丨莫丽标 杨子雄

监制丨周春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