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梧州历史】《拾遗·记忆》系列之码头林立 承载兴衰

2022-03-07 18:15:59

2022-03-07 18:15:59

点击观看视频

  “走进梧州历史,留下岁月印记”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走进梧州历史》。说起这码头,梧州人最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在那个出行多乘船的年代,码头更是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那么,你还记得我们梧州都有些什么码头吗?本期节目,我们来讲述梧州码头的往事。

码头繁荣 曾垄断广西进出口贸易

  梧州,素有“水上门户、百年商埠”之称,得天独厚的水运交通条件,使梧州成为西江流域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

  梧州是一个以水运为主的城市,这里的码头经济曾经非常繁荣,虽然现在有一部分码头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梧州港仍有一些码头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在河东防洪堤上我们已经看不到旧码头遗迹。曾经何时?那些粗壮的铁链、铁锚与旧货船,还能依稀浮现在一些老梧州的眼前。

  位于河东防洪堤的新西酒店,曾经是梧州最高最豪华的酒店,有“广西第一酒店”之称。新西大酒店之所以能成为当时“星级”酒店,除了它外观豪华气派,内部环境非常舒适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位置,正对着当时梧州最大的一个码头——大南码头。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彭志创:“大南码头是梧州几个最大的码头之一,它的前面对应上来就是大南路,大南路口就是新西大酒店。新西大酒店当时是整个广西最豪华的一家酒店,很多从广州、澳门、香港等地来的客商,他们来到这里首先见到的地标建筑就是新西大酒店,而且优先会选择在这里下榻。所以这两个关系就像一个地标,引领着他们来到梧州经商交流和选择在这里,开展他们的商务活动。”

  说起来梧州的码头,不同时期虽然有变化,但数量还是很多的。比如在民国期间,从我们这里对应过来就有大南码头,大码头、牛屎码头、西门口码头和龙母庙码头等。这些码头很特别,它对应上来的这些路段,很多都是直通码头的方向,而且是专业化的划分。比如牛屎码头,对应上的有运牛牲畜(配套的)仓库和交易的地方,码头下面有很多的船只。举例说明像民国期间,底下就有传统的一些木排、竹排、还有很多传统的舢板、木棚船;更有现代一些的蒸汽机船、电船、拖头以及花尾渡,人和货的运输,是不同的船只承担起的作用,所以码头就成了一个纽带,把商业的人货运输和我们整个城市连接起来。


  那么,为什么我们梧州会有那么多的码头呢?梧州,三江汇聚,水路发达,1897年,梧州辟为通商口岸。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梧州成为滇、黔、桂、湘物资出入口的门户,广西首屈一指的商贸中心。梧州逐渐成为上下河各地土特产品和外来商品的集散地,货物吞吐量增大。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彭志创:“1897年开埠后,更成了整个广西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最繁华的一个城市。当时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很多大宗货物,以及一些土特产品都在梧州汇聚,运送到广东、海外各地。比如六堡茶的茶船古道,还有很多的洋货,包括一些机械的设备,也通过内河运输到了梧州集散,运输到广西各地。因此,梧州成了内外运输的一个枢纽,这些码头,就承接着把货物运输和人员的流动形成了这样一个纽带,码头众多也成了我们梧州,作为一个商埠城市和内河港口的一个最好的标志。”


  民国时期,梧州外贸继续发展,成为广西对外贸易的枢纽。广西各地及云、贵、川等省商人多来梧州购买外国货,内地的土特产也多从此出口。1931年,梧州出口贸易总值占广西出口贸易总值的89.2%,商品出口到英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等国家。

  据1993年的统计,梧州市三江六岸共建有大小码头169座,泊位总长度达6、7公里,数量之多在西江流域各港口,甚至在全国港口中都属少见。

历史上的梧州码头

  梧州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战国时就已形成了丰富的古文化,秦朝开通灵渠后,扼三江水口的梧州就成了秦朝征战及统治岭南一个重要集结地、中转站,从此就有了固定的码头和渡口。当时的驿站内还设有驿使、驿夫、渡船、渡夫。梧州河东与三角嘴的河面就是最大、最重要的渡口,各个朝代一直沿用。秦朝为了方便军队的调动、物资的转运,还在梧州境内的驰道、驿道等与大河交汇处均修有码头和渡口,因此这一时期梧州的码头多是因为战略需要而修建的。从地图上看,梧州水运方便,溯浔江而上可达贵州一带,下西江可入海南,从桂江北上通灵渠。秦王朝平定岭南后,梧州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岭南与中原的交往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中原先进文化的不断输入,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贸易及物流也随之兴盛,此时的梧州,已不是单纯的战略要地,而梧州码头,装卸贸易商业的货物量开始逐渐增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条著名的南北古航道,正是这条航道的开通,使得梧州与中原及海外的贸易交往陡然增多,港口随之扩展,成了中原与岭南贸易以及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梧州的码头也是从这时开始逐渐进入了长达两千年的繁忙期。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彭志创:“南北古航道的开通,促进了岭南的商业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梧州也在西江航道中发挥了枢纽位置,逐渐也成为了岭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的中心地位,比如,在宋代梧州开市以后,整个外运使到了码头数量开始增加,到了明朝的时候,作为军事重镇的驻地,两广总督府设在这里,所以,梧州的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到了清朝的时候就更加繁荣,整个桂江的沿线,还形成比较固定的船只,形成了一个内河的江面上里坊制度,还形成水上的夜市,交易市场等等,那么就更加繁荣了,由于经济的发展,所以使到梧州的码头和渡口的数量得到了增加。 清末开关后,梧州成了广西第一大港口,客货轮船日夜通航,码头日夜作业,梧州港货物吞吐量局广西之首,年进出口量货值更是占到了广西年总值的90%以上。 ” 


新中国成立后的梧州码头

  新中国成立初期,梧州港共有客运码头20多座。当时的码头都集中在河东,沿岸的大南码头、珠玑码头、大同码头,是当时梧州建设最好的客运码头,均用石块或水泥构筑梯级。码头航运繁忙,每天有梧州往返广州、江门、南宁、柳州等长途客船停泊。此外,河东片区还有西门码头、柴竹渡码头、驿前码头等,在这些码头乘船可前往长洲、龙圩、藤县等地。几座码头中,市民印象深刻的就是大同码头了。上世纪60年代,大同码头重建并改称为航运客运码头

  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彭志创90年代以前,梧州坐船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在梧州的客运码头经常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大家都坐船前往各地。在70年代时,就把珠玑码头和大南码头合并起来,成为大南综合码头,梧州也走向了专业化货运的一个新的开始。”


  据《梧州市志经济卷》记载,大南综合码头是当时梧州港口最大的码头,在国内内河港口中属于大型机械化、现代化码头,配备多种机械设备,构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港口生产体系。在大南综合码头的先进经验的带动下,河西综合码头(河西老码头)、李家庄集装箱码头、富民集装箱码头也在上世纪90年代陆续建成投产。

  河西老码头曾是广西内河港口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达50万吨,仓库堆场面积近45000平方米,占了当时梧州口岸进出口业务量的三分之二。而随着梧州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需要,河西码头自2008年7月1日正式停止进出口业务运营,这个经历十六载的码头完成了历史使命,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位于西江北岸的李家庄码头,是梧州市唯一的涉外码头,也是西江下游广西境内最后一个内河航运码头,被称为两广内河航道上的“咽喉”。码头吞吐量占梧州市港口的60%,是梧州市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在梧州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李家庄码头货运量达40.35万标箱,成为西江内河港口中的“佼佼者”。

  随着梧州港口、码头、水利枢纽等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李家庄码头、紫金村码头、大利口码头等极大推动了梧州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梧州千年,从繁华到落寞,从低谷到奋进、发展。码头就是这样的地方,可以说这里见证着了梧州古与今的岁月变迁。



记者丨黄武裕 李永锋 元宏铭 张朝

编辑丨成栩娴

审核丨杨子雄

监制丨周春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