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梧州历史】李济深的光辉历程特别策划(三):革命情谊 后人永记
点击以上可观看节目视频
主持人张朝:“李济深一生为国为民,他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一直被后人所铭记;也正因为他的高尚情操与光明磊落,使他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与许多仁人志士结下了深厚友谊。本期节目,我们继续来听听后人讲述的李济深革命故事。”
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料神村,广场上矗立的这一尊铜像,是李济深戎装像。2011年9月9日广西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举行了李济深铜像揭幕暨故居陈列展览馆开馆仪式。巍巍铜像,饱含着社会各界和李济深后人,对革命先辈的深切怀念之情。
李济深外孙、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会长李崴:“故居不是有他一个雕像吗?这个雕像实际上是当时我在江门当副市长的时候,很多我的朋友,他们一致要求就说,我们出钱搞一个雕像。后来就是我找了一个美院的老师,让他把这个雕像搞起来。在这个雕像的前面,是他15岁的时候写的那首诗,我对这首诗当时(还记得)。”
铜像底座前,镌刻着李济深年少时的一首诗作:“马叟知天命,谓吾贵可求。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当年这位15岁的梧州少年,作诗表达了愿为祖国献身、不为做“王侯”的伟大志向。这,也是李济深一生为国为民高尚情怀的真实写照。
主持人张朝:“李济深1914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历任粤军第一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南路总指挥、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总参谋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在他从军、从政多年历程中,也结识了许多军政要员与社会名流。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民主人士——鲜英。”
鲜英(1885年-1968年),字特生,四川西充人。民盟创始人之一,著名民主人士。1925年出任江巴卫戍司令驻防重庆,1933年春,鲜英与张澜代表刘湘赴广西与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联络反蒋抗日,为后来的红桂川协定的签订奠定了基础。1937年在成都与张澜、钟体乾代表刘湘,与中共代表李一氓签订联合抗日反蒋的秘密协定。早年就与李济深相识的鲜英,两人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一直携手前行。
鲜英曾外孙隆准:“李济深将军他是1885年11月份出生,我的曾外祖父也是1885年,他们相差年龄很近。因为李济深先生他当时是最早期进入陆军大学,他留校任教官,当时正担任了大概4年到5年,期间我的曾外祖父鲜英,他当时是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毕业之后,他就跟据张澜先生的推荐,进到当时袁世凯的大总统府当侍卫官,当侍卫官之后,因为反袁,他就离开了袁世凯,然后经过当时的黑龙江督军朱庆澜将军的推荐,进入陆大,他进陆大的时候正好是这个叫做陆军大学正则班的第四期,李济深将军是正则班的第三期毕业,然后毕业之后就任教,正好他们算是同龄人,但是(李济深)已经成为将军了,反而是鲜英的老师教官,有这么一种渊源。”
1939年后,鲜英开始拒绝仕途,而他位于重庆的鲜宅,名为“特园”。“特园”是众多国共要人、民主人士的活动场所,是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也是民盟和民革前身的一部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诞生地,被称为“民主之家”,李济深曾多次前往拜访。
除了李济深以外,中共方面的人、国民党左派、地方军政要员、社会贤达人士如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邓颖超、郭沫若、沈钧儒、柳亚子、冯玉祥等,经常汇聚一堂,共商国是。而民盟的总部在还都南京前一直设在特园,鲜英本人则担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重庆支部主任委员。1945年8月,重庆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应邀前往“民主之家”。
鲜英曾外孙隆准:“因为抗战时期,国府西迁到重庆,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从那开始,很多当年的陆军大学的老同学,纷纷随着国民政府的西迁就到了重庆。而在1946年的时候,正好当时李济深将军从广西到重庆来开会,开国民党一个大会,鲜英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就邀约当年在陆大的同学,一起来给恩师接风洗尘,有很多次在特园有过交流聚餐,一个老同学和老师的聚会。”
“特园”见证了李济深和鲜英两人延续多年的深厚革命友谊。
1944年,随着抗战的进行,李济深3次拒绝了蒋介石电催他去重庆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留在广西与中国共产党人合作。
1944年底,李济深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并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行为,号召群众团结一致抗战到底,并提出“自治、自卫、保卫家乡”的主张,得到各界人士拥护。同时,在梧州的故居,李济深也积极收留与保护了一大批革命人士与进步文人。
李济深外孙、广东侨界人文学会会长李崴:“那就在这里,他组织抗日游击队,组织这个民众,然后就是输送和保护(革命人士)。从香港撤退来的很多这些文人,就是所谓文人的大迁移,从香港经过广州到广西桂林,然后到重庆……桂林那时候没有沦陷,所以很多文人就停在这,包括中国油画第一人李铁夫,在我们家住了差不多有半年,就是他(李济深)跟着文化人的这些友谊,可能就从那时候就一直就积淀下来。”
主持人张朝:“李济深故居二楼是李济深先生的卧室、会客厅和电报室。当年李济深正是在这里的会议室,和一些革命义士一起商讨国事。1933年,李济深曾经在这里召开筹建‘中华民族革命同盟’重要会议。1944年,李济深又在这里成立‘南区抗日自治委员会’,发动民众武装起来抗日救亡,并多次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指挥部召开合作抗日的会议。”
故居楼上是收发电报的情报室,这里还存放着旧款的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电话机。当年的《南报》《新郁南报》就是在这里秘密编办和发送的。故居不仅仅是李济深生活之地,它还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1944年9月,梧州沦陷,李济深马上行动起来,发动家乡各界人士,组织民众武装,并与董必武派遣的一批爱国文化人士在这里组织“南区抗日自治委员会”,开展敌后抗日并与延安保持电讯联系。
李济深的抗日活动,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周恩来十分关心李济深在敌后的抗日活动,多次指示东江纵队领导和中共广东地方组织与李济深联系。中共党员狄超白、李嘉人、连贯、杨基等先后前往李济深处,向李济深及时传达了中共“七大”精神和《论联合政府》的主要内容并协助工作,从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李济深。
李济深女儿李筱松:“因为父亲在桂林办公厅当主任的时候,和共产党的互动特别多,还解救了大批的文化人,那蒋介石就心怀不安,觉得这个民主的力量是不是越来越大了,他就撤销了桂林办公厅,任命父亲到重庆军委去上班,后来父亲不想过去,他就没有过去,还是留在桂东南坚持抗战,搞敌后抗战。这时候,何香凝、柳亚子他们在桂林成立了一个文化委员会,父亲就跟他们一起搞这些敌后的文化工作。父亲在我们老家的地方,组织了一支敌后的武装。那时候许多东江游击队的都到我们梧州故居去,而且我们这还有电台,可以直接收听延安的声音。敌后武装和东江游击队都取得了联系,以我们这为据点接送了好多共产党人,而且还从桂林,把一些物资运到延安去,父亲在这里头待了两三年。”
李济深的一生,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危机中艰难自救的整个过程。由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执着的救国理念,所以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能够不断地调整方向,顺应时代潮流,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今的李济深故居,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面位于李济深故居入口石质牌坊,正面有胡耀邦题写的“李济深先生故居”大字。两侧对联是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题词:鞠躬尽瘁为民族,高风亮节昭后人。李济深与革命志士的深厚情谊,后人永记。
无论是民主人士,革命同仁,还是文化名人,李济深先生都以挚诚之情,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为了共同的革命信念,携手前行,最终迎来革命的最后胜利。李济深先生的高尚情操,不仅仅是他的后人,同样也被我们所永远铭记。
记者丨黄盈俊 李永峰 陈浩 元宏铭
编辑丨林嘉旋
审核丨莫丽标 杨子雄
监制丨周春波